免费
当前挑战是传统设计向新设计方式转型及设计师角色转变,设计师需从方案提供者变为决策者,要有全局概念。中国设计师应自信,形成基于新技术、环境文化人文的设计观念和哲学。中国设计具有制度、文化、产业链优势,应从制造效率向构建新生活方式转变,催生新设计哲理,摆脱设计领域跟随者角色。
IXDC有幸邀请到李剑叶先生,就其在设计实践中对“换道超越”的探索、遇到的挑战及应对方式、对中国设计在全球产业链地位和影响力的看法、中国设计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劣势,以及对中国设计在未来全球设计版图位置的期待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Q:您的设计实践案例,是如何体现“换道超越”的中国设计探索的?
在工业设计实践中,以往设计软件多为国外的,设计流程从手稿、2D到3D。但随着时代发展,借助AI能力,可直接从概念、想法跳到能体验、看到的3D东西,跳过了从手绘到3D软件再到产品的传统工作流,重新探索出一条全新工作流,这便是“换道超越”在中国设计探索中的体现。例如在一些项目中,不再依赖传统设计步骤,而是利用先进技术直接将创意快速转化为可视化成果,打破了以往的设计模式。
Q:您在设计实践中遇到过哪些主要挑战?又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
主要挑战是在人工智能介入的当下,从传统设计向全新设计方式转型,以及工业设计师能力要求的转变。以往从传统手绘表达、对生产制造深入了解的知识体系,在新的AIGC背景下,设计方案或概念虽易生成,但如何判断设计符合人的需要、在商业环境中取得成功成为难题。克服方式是设计师角色从方案提供者向决策者转变,培养对产品的判断能力、对用户的了解以及对市场的洞察能力,形成更全局的概念,从而更好地做决策。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体系,关注行业动态和用户需求变化,参与跨领域项目等方式,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以适应挑战。
Q: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设计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当前中国设计在全球产业链中,以往给人的感受可能更偏向于制造效率。在一些领域,早期依赖国外技术和设计软件,处于学习者、跟随者角色。但近年来,随着自身发展,在一些方面已开始展现出独特之处,例如在互联网相关设计领域,互联网企业带来的创新,如消费、支付、出行、购物等方面的设计,大大改变了生活方式,并对外输出影响国际。不过,整体在设计观念、设计哲学输出等方面,与日本、北欧等相比,还有提升空间。
Q:中国设计在全球竞争中,有哪些独特优势和需要提升的地方?
独特优势方面,一是制度优势,既能做小而美的产品,也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进行更系统、宏观、长期主义的创新;二是文化优势,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家的人际和谐共生、道家的人与自然共生等思想,能为设计哲学、方法论观念提供深厚养分,使其更超前;三是产业链优势,材料工艺获取方便,拥有庞大用户群体,能催生出众多创新。需要提升的地方在于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观念和哲学并向外输出,改变在全球设计版图中偏向制造效率的印象,从跟随者转变为创新者,积极参与构建全新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