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码中国设计的跨界创新与社会使命

1 课时 时长:07:15

分享至:
收藏

免费

设计范式的转变,从物理逻辑转向信息逻辑、服务逻辑,再到社会性设计。设计是一种能够激活万象新生的能量,通过与产品、空间、文化等要素的结合创造价值。设计需要下沉到二三线城市和乡村,同时向上融入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并倡导系统化的协作设计。此外,“大设计观”,将技术创新、设计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结合,通过跨界融合释放设计的能量。


IXDC采访了丁伟先生,就“换道超越”的中国设计探索、设计创新扮演角色、机遇值得探索和把握、设计与其他领域跨界融合、跨界合作的成功案例等问题进行深度探讨。

20250417202454947.jpg


Q:您的设计实践案例,是如何体现“换道超越”的中国设计探索的?

当代设计正经历从物理逻辑到信息逻辑、服务逻辑,再到社会性设计的范式转变。我设计的“上海设计之都评价指标体系”为例,说明设计不再局限于单一物体,而是转向为城市发展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这种转变体现了柳冠中倡导的系统论思想,将设计的能量从微观产品拓展至宏观社会层面,推动城市与社会的整体进步。


Q:您认为在当前的全球背景下,设计创新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设计是一种“动能”,能够通过与不同领域的结合激活万象新生。例如,设计与产品结合可提升产品价值,与空间结合能增强空间的文化魅力,与文化结合则能催生文化驱动型产品。设计的核心在于协同多元要素,为实现更高愿景提供手段。因此,我更倾向于将设计视为一种能量,其价值在于激发万事万物的潜在可能性。


Q:您认为当前的设计实践中有哪些新的机遇值得探索和把握?

设计需要从三个维度发挥作用:一是“下沉”,即深入二三线城市和乡村,通过“设计立县”等计划赋能传统产业与文化;二是“上升”,即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背景下重构设计逻辑,实现“换道超车”;三是“系统化”,打破专业壁垒,协同空间、产品、服务等设计领域,为产业或企业构建整体解决方案。只有兼顾这三个维度,设计才能最大化其社会价值。


Q:您如何看待设计与其他领域(如科技、文化、经济)的跨界融合?

我倡导“大设计观”,强调设计需与技术创新、文化传承和商业模式深度融合。设计是连接技术与市场的桥梁,能为技术找到应用场景;同时,设计能将文化转化为产业价值,服务日常生活。此外,商业模式如同“放大镜”,能放大设计与科技创造的原点价值。


Q:在您的实践中,有哪些跨界合作的成功案例可以分享?

以我运营的设计主题餐厅为例,通过“象心物场”理论,将文化、空间与用户体验跨界融合,在商业中实现突破。设计的真正力量源于跨界探索,在封闭系统的边缘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

免费

0人打赏

机构简介

丁伟

丁伟

上海木马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董事长

木马设计创始人、董事长,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未来设计研究院院长,2023上海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产业展总策展人。兼任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上海创意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青年创意人才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工商联执委、世界绿色设计组织绿色设计之都高级顾问等社会职务。荣获光华龙腾中国设计贡献奖银质奖章、福布斯中国最具商业价值智能设计师TOP10、联合国教科文创意新锐奖、上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中国十佳工业设计师、德国红点奖、IF奖、美国IDEA、G-MARK、红星奖金奖等众多奖项。出版《文创设计新观》、《设计管理》、《放大的设计》、《设计的进化》、《360设计观》、《思与悟》、《木马工业设计实践》等著作。近年来运用设计力量推动社会创新,完成上海文创基金课题“设计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推动设计立县计划、乡创共同体等项目,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这里拥有全球领先的用户体验创新知识。全网独家,更权威,更全面。

每一年,来自全球领先企业的专家、CEO们都给我们分享最成功的案例、方法与前瞻观点。帮助数以万计的从业者们解决产品、设计、运营、技术、管理等5大内容类别的困惑与瓶颈。在这里,你可以观看500+国际体验设计大会高清权威视频课程。

IXDC带你建立全球视野与能力,解决专业困惑与职场瓶颈,足不出户汲取让你成长的海量知识。联系在线客服:18826260168

联系客服

故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