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
在全球化发展与 “一带一路” 倡议推进的背景下,中国设计在国际市场的探索中积极寻求突破与创新。面对传统产品标准在非洲市场 “水土不服” 的困境,中国设计师以独特的视角提出 “换道超越” 理念,不再局限于沿用西方或国内现有的标准体系,而是立足非洲实际需求,着手构建全新的分布式能源标准体系。
IXDC有幸邀请到定律先生,围绕其在非洲市场的设计实践中“换道超越”的探索、设计实践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中国设计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及全球竞争中的优劣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且极具启发性的交流。
Q:您的设计实践案例,是如何体现“换道超越”的中国设计探索的?
在非洲产品市场的设计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国原有的产品标准多由西方制定,在向非洲输出产业时遇到困难,如非洲电力多为分布式直流电,无法适用中国基于交流电的能源标准 。于是我们提出“换道”,即重新建立非洲独有的分布式能源标准,不再沿用西方或中国原有的标准体系。通过与加纳总统、尼日利亚科技部长等高层沟通,从顶层设计出发,帮助非洲建立新的能源标准,并输出与之配套的产品系统和生态,摆脱了以往设计产业跟随西方的模式,实现了从标准到产品的“超越”,这便是“换道超越”在中国设计探索中的体现。
Q:您在设计实践中遇到过哪些主要挑战?又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
主要挑战在于改变非洲现有的标准认知和接受新的标准体系。由于以往非洲可能受西方标准影响,且中国原有的标准不适用于非洲的实际情况,如非洲建设交流电成本极高,难以承受。同时,推广新的标准涉及与非洲各国高层沟通,需要极强的逻辑和清晰的阐述方式。 克服这些挑战,我们选择从顶层入手,与加纳总统、尼日利亚科技部长、加纳大使等多次沟通,构建清晰的逻辑,详细为他们计算经济账,说明沿用西方标准的高成本以及采用我们提出的分布式能源标准对非洲发展的益处,让他们明白其中的优势,最终获得认可,联合建设非洲的能源标准。
Q: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设计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当前中国设计在全球产业链中已具备一定基础和优势。中国拥有超过200个产业聚集地,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和供应链生态,这是其他国家没有的;大基建使得中国拥有全球最便宜的物流成本;工业规划推动新基建发展,带来良好的网络平台和数据联网条件 。然而,以往中国设计产业多是跟随西方的模式发展,在标准制定等方面缺乏自主性。但随着如在非洲市场进行标准换道等实践探索,中国设计开始尝试摆脱跟随,在全球产业链中逐渐从参与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影响力也将逐步提升。
Q:中国设计在全球竞争中,有哪些独特优势和需要提升的地方?
独特优势方面,一是产业优势,中国有超200个产业聚集地,形成了完善的产业和供应链生态;二是物流优势,国家大基建降低了物流成本;三是网络与数据优势,工业规划推动新基建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和数据联网条件。 需要提升的地方在于,中国设计不能再照搬西方的模式和标准,在向“一带一路”等国家输出时,要针对不同市场设计独特的路径和标准体系,而不是先有产品再考虑市场适配;设计师要跳出固有圈子和过去的目标,站在更高视角思考人类未来发展,提升自主创新和标准制定能力。